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深入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携手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启动了
“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计划——脑健康工程建设”
项目聚焦全龄段脑健康管理
通过科普宣教、筛查干预、科研转化等多元举措
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为市民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脑健康守护体系
工程实施以来
光明区已高效落地多项关键举措
01
精准筛查覆盖全街道
脑健康早期筛查闭环初成
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在光明区定期开展脑健康早期筛查活动。运用数字化筛查、嗅觉筛查等“亲社区技术”,结合多模态数据分析手段,精准识别辖区居民的认知症潜在风险。同步制定涵盖认知训练与生活方式调整的个性化干预方案,构建“筛查-诊断-干预”全流程管理闭环,切实推动脑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截至6月25日,已在全区凤凰、公明、光明、马田、新湖、玉塘6个街道累计开展27场筛查,惠及761名居民。
✦
✦
02
科普义诊惠及多街道
脑健康知识普及与专家义诊并行
自4月起,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在辖区内有序开展脑科学科普讲座及专家义诊活动。活动联动神经科学、老年医学等领域权威专家,深入4个街道,成功举办4场科普讲座与4场临床专家义诊。讲座中,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脑健康核心知识、常见脑部疾病预防策略及全周期科学养护方法展开科普宣讲,有效提升市民脑健康认知水平。义诊环节,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一对一脑健康筛查诊断服务,依据个体实际情况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给予专业健康指导,推动脑健康管理服务向精细化、精准化迈进。
✦
✦
03
赋能网格护卫尖兵
脑健康基层防控体系筑基
5月29日,光明区卫生健康局携手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完成5场脑健康护卫队培训,赋能138名志愿者。活动聚焦于构建以街道为单位的脑健康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周期性的知识更新与技能强化培训,组建专业的脑健康护卫队,建立集“科普传播-风险识别-早期干预”于一体的多维赋能机制。通过系统化的脑健康知识巡讲培训、认知症预警信号识别技能传授以及社区随访实践训练,护卫队将承担起常态化科普与风险监测任务,为在基层构筑科学、系统的脑疾病防控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
✦
04
银龄艺养焕活力
“以艺健脑”乐龄新范式亮相
5月29日,在光明区民政局(残联)及光明区卫生健康局指导下,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开展“智享健康·银龄风采”主题活动,以“艺养大脑,乐享银龄”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老年文化康养示范模式。活动通过遴选具备健康示范效应的乐龄先锋,打造“以艺健脑、以脑促艺”的双向促进机制,现场呈现器乐合奏《乡春之韵》、红歌联唱《我的祖国》及歌曲《家乡》《孝敬父母》等节目,展现艺术参与对认知功能的激活作用。该活动旨在形成文化传承与脑健康促进的良性互动,推动老年群体实现社会价值再创造与健康老龄化目标。
✦
✦
05
社区脑健康“家门口”防线
“记忆守护站”成效显著
光明区打造的8个社区“记忆守护站”,发放科普手册800余份,成为居民身边的脑健康管理前哨站,站点已成功构建起集科普宣教、精准筛查、分层干预于一体的服务网络,成效显著。通过站点科普宣教、认知评估区、分级诊疗康复区的落地服务,居民们不仅可以不定期享受科普讲座、风险筛查、专家义诊等惠民活动,轻松实现“家门口”的脑健康管理,更能利用站内配备的科普资料学会自我监测与初步判断技能,成功构筑起“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社区脑健康科学防治屏障,深受居民好评。
✦
✦
·END·